急性糜烂性胃炎患者需避免辛辣刺激、高脂、过冷过热及粗纤维食物,可适量选择易消化、低脂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1、禁忌食物
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会刺激胃黏膜,加重炎症反应。高脂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会延缓胃排空,增加胃酸分泌。过冷或过热食物可能直接损伤糜烂创面,粗纤维食物如芹菜、竹笋可能摩擦胃壁。酸性食物如柑橘、醋可能加剧胃酸对黏膜的侵蚀。
2、适宜食物
米汤、藕粉等流质食物可减少胃肠负担。蒸蛋羹、嫩豆腐提供优质蛋白且易吸收。煮熟的胡萝卜、南瓜含丰富维生素A,有助于黏膜。低脂牛奶可中和部分胃酸,但乳糖不耐者需谨慎。去皮去籽的熟苹果可补充电解质。
3、进食方式
采用少量多餐原则,每日5-6餐,单次进食量不超过200毫升。食物温度保持在40℃左右,接近体温。充分咀嚼成糊状后再吞咽,减少机械性刺激。餐后保持坐位30分钟,避免平躺导致反流。两餐间可饮用温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营养搭配
蛋白质以鱼肉、鸡胸肉等白肉为主,采用清蒸等低温烹饪。碳水化合物选择软烂面条、粥类等低渣主食。脂肪摄入控制在每日20克以内,优先选用橄榄油。维生素补充以煮熟的绿叶菜为主,避免生冷沙拉。必要时可添加肠内营养制剂。
5、过渡饮食
症状缓解后先从稠粥过渡到软饭,观察耐受情况。新增食物每次只添加一种,连续食用2天无不适再引入其他。恢复期仍须避免酒精、咖啡等强刺激物。3个月内谨慎尝试坚果、粗粮等高纤维食物。定期复查胃镜评估黏膜修复情况。
急性期建议完全禁食12-24小时后再逐步恢复饮食,使用破壁机处理食材至细腻糊状。烹饪时禁用煎炸、爆炒等方式,所有食材须煮至软烂。恢复期可遵医嘱补充锌、维生素B族等营养素促进黏膜修复,避免自行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出现呕血、黑便等出血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