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角度认识龋齿产生的根因

发布于 2025/07/08 17:38

龋齿在中医理论中称为"虫牙"或"齿龋",其产生根因主要与肾虚髓亏、胃火上炎、湿热蕴结、气血不足、外感风邪等因素有关。

1、肾虚髓亏

中医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生髓。肾精不足时,骨髓生化乏源,牙齿失于濡养,导致牙体疏松易被腐蚀。常见于先天禀赋不足、久病体虚或年老肾衰者,可伴随腰膝酸软、耳鸣健忘等症状。治疗需滋肾填精,常用方剂如六味地黄丸,中成药包括杞菊地黄丸、左归丸等。日常可食用黑芝麻、核桃等补肾食材。

2、胃火上炎

过食辛辣厚味或情志不畅,导致胃火炽盛上攻齿龈,灼伤牙体组织。表现为牙龈红肿疼痛、口干口臭,严重时可见牙齿松动。治疗宜清胃泻火,方用清胃散加减,中成药可选黄连上清片、牛黄解毒片等。饮食需避免烧烤油炸食物,适当饮用绿豆汤、梨汁等清热饮品。

3、湿热蕴结

脾失健运致水湿内停,与热相搏形成湿热,熏蒸口腔腐蚀牙体。多见于嗜甜肥甘、口腔卫生不良者,特征为龋洞腐臭、舌苔黄腻。治疗需清热化湿,方选甘露消毒丹,中成药如藿香正气胶囊、三仁合剂等。建议减少糖分摄入,用佩兰、藿香等草药煎汤漱口。

4、气血不足

气血亏虚不能上荣于齿,牙体抗病力下降易生龋坏。常见于产后、失血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多现牙齿隐痛、咀嚼无力。治疗当益气养血,方用八珍汤,中成药如归脾丸、十全大补丸等。食疗可选用红枣、龙眼肉炖汤,配合轻柔叩齿锻炼。

5、外感风邪

风热或风寒之邪侵袭口腔,与内生邪气相合,导致牙体络脉阻滞而腐坏。常见于体弱易感人群,多伴牙齿阵发性疼痛。治疗需疏风解毒,风寒用川芎茶调散,风热用银翘散,中成药如防风通圣丸、银黄颗粒等。注意口腔防风保暖,可用薄荷、金银花泡水含漱。

预防龋齿需综合调理,除保持口腔清洁外,应避免过食酸甜黏腻食物,规律作息以固护肾气。肾虚者每日可按摩涌泉穴,胃热人群建议晨起叩齿36次。出现牙齿敏感或龋洞时,应及时就医并配合中药含漱,避免自行刮挖龋坏部位。孕妇及儿童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调整用药,阴虚火旺者慎用过量清热药剂。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