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病可能导致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肾功能损害等危害。膜性肾病是一种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需及时干预防止病情进展。
1、蛋白尿
膜性肾病会导致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使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流失。患者可能出现泡沫尿、尿量减少等症状,长期蛋白尿可加重肾脏负担。临床常用醋酸泼尼松片、环磷酰胺片、他克莫司胶囊等药物控制免疫反应,同时需限制高蛋白饮食。
2、低蛋白血症
持续蛋白尿会造成血浆白蛋白水平下降,引发水肿、乏力等症状。严重低蛋白血症可能诱发胸腔积液、腹水等并发症。治疗需配合人血白蛋白静脉输注,并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清、鱼肉等易吸收蛋白质。
3、高脂血症
肾脏代谢异常会导致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患者可能出现黄色瘤、动脉硬化等表现。除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等降脂药外,应严格控制动物内脏、油炸食品摄入,增加膳食纤维补充。
4、肾功能损害
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可能进展至慢性肾功能不全,表现为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终末期需进行血液透析或肾移植。早期可使用缬沙坦胶囊、百令胶囊等保护肾功能,同时监测血压、控制蛋白质摄入量。
膜性肾病患者需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保持每日盐分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蛋白尿。注意预防感染,出现感冒、腹泻等症状时及时就医。根据医嘱规范使用免疫抑制剂,不可自行减药或停药。保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