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挖耳屎可能导致外耳道损伤、感染或鼓膜穿孔。耳屎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阻挡异物的作用,过度清理可能破坏其生理功能。
1、外耳道损伤
使用挖耳勺等工具可能划伤外耳道皮肤,引发疼痛或出血。外耳道皮肤薄且敏感,反复摩擦会导致局部红肿,严重时可能形成外耳道炎。若损伤后未及时处理,可能继发细菌感染。
2、诱发感染
不洁工具可能将细菌带入耳道,增加外耳道炎或真菌感染概率。潮湿的耳道环境更易滋生微生物,表现为耳痒、分泌物增多。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感染风险更高,可能出现耳周淋巴结肿大。
3、鼓膜穿孔
工具深入可能刺穿鼓膜,导致突发耳痛、耳鸣或听力下降。鼓膜穿孔后中耳易受病原体侵袭,可能引发中耳炎。多数小型穿孔可自愈,但较大穿孔需手术修补。
建议避免自行挖耳,耳垢通常可随咀嚼动作自然排出。若出现耳道堵塞感,可使用医用生理盐水软化后由专业医生清理。游泳或洗澡后保持耳道干燥,避免用棉签等物品反复擦拭。如持续耳痒、流脓或听力异常,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