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处有凸起硬的通常与骨痂形成、骨折错位愈合或局部软组织增生有关,可能由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异常修复、固定不当或继发感染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影像学检查、物理治疗或手术矫正等方式干预。
1、骨痂形成
骨折愈合过程中,成骨细胞增殖会形成临时性骨痂以连接断端。早期骨痂质地坚硬且可能突出于骨表面,属于正常修复现象。若伴随局部红肿热痛,可能与过度活动或固定松动有关,需复查X线确认骨痂形态。可遵医嘱使用接骨七厘片、伤科接骨片等中成药促进修复,或采用超声波等物理治疗加速骨痂重塑。
2、骨折错位愈合
骨折复位不良或固定失效可能导致断端错位愈合,形成异常骨性突起。常见于关节附近骨折或粉碎性骨折,可能伴随关节活动受限、持续性疼痛等症状。需通过CT三维重建评估错位程度,轻度错位可通过体外冲击波治疗改善,严重者需手术截骨矫形并使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
3、软组织钙化
骨折周围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损伤后可能出现异位骨化,表现为硬结凸起。多见于肘关节、髋关节等部位,可能限制关节活动范围。急性期可局部冷敷并服用塞来昔布胶囊抑制炎症,慢性期需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严重钙化灶需手术切除。
4、感染性骨增生
开放性骨折或术后感染可能引发慢性骨髓炎,导致病理性骨质增生。典型表现为局部硬结伴窦道流脓、反复发热等。需进行细菌培养明确病原体,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片抗感染,坏死骨需手术清创并植入抗生素骨水泥。
5、肿瘤性病变
极少数情况下骨折部位可能合并骨软骨瘤、骨肉瘤等肿瘤,表现为进行性增大的硬质包块。需通过增强MRI和病理活检鉴别,良性肿瘤可行刮除植骨术,恶性肿瘤需新辅助化疗后实施瘤段切除假体重建术。
骨折愈合期间应定期复查影像学,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运动。饮食需保证每日500毫升牛奶及适量瘦肉补充钙质和蛋白质,配合维生素D3滴剂促进钙吸收。夜间睡眠时抬高患肢减轻水肿,拆除固定后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若硬结持续增大或伴随疼痛加剧,须及时就诊排除病理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