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烫伤后需立即采取冲水降温、保护创面、及时就医三个核心处理步骤。烫伤可能由热水、热食或高温物体接触皮肤导致,表现为红肿、水疱或皮肤剥脱。
1、冲水降温
烫伤后立即用15-25℃流动清水冲洗创面15-20分钟,水流压力不宜过大。此操作能快速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热力对深层组织的持续损伤。避免使用冰水或冰块直接冷敷,以免造成冻伤。若烫伤部位有衣物覆盖,须先冲洗后再小心剪开衣物,不可强行撕脱。
2、保护创面
冲洗后用无菌纱布或清洁棉布覆盖创面,防止细菌感染。不可涂抹牙膏、酱油等民间偏方,这些物质可能刺激伤口或干扰医生判断。对于小面积水疱应保持完整,大水疱需由医务人员处理。四肢烫伤可适当抬高患肢,减少组织液渗出导致的肿胀。
3、及时就医
出现手掌大小以上烫伤、面部/会阴部烫伤、皮肤发白或碳化、伴随发热等情况时,须立即送医。医生可能根据情况使用磺胺嘧啶银乳膏预防感染,或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修复。严重烫伤需进行清创术或植皮手术,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日常需将热水瓶、电熨斗等高温物品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处,餐桌避免铺设垂落桌布。厨房烹饪时建议设立安全围栏,洗澡水温度应调至38-40℃并先放冷水。可备置医用无菌敷料和烧伤膏作为应急物资,定期检查家庭急救箱药品有效期。若烫伤后出现拒食、嗜睡等异常表现,家长需警惕休克可能并即刻送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