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息肉是否需手术取决于具体情况,部分患者可保守治疗,若存在异常出血、息肉较大或疑似恶变等情况则建议手术。子宫息肉可能与内分泌紊乱、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经期延长、非经期出血等症状。
息肉体积在1厘米以下且无症状时,可暂不手术但需定期复查。这类息肉可能由雌激素水平波动引起,患者可能出现轻微月经量增多,可通过超声监测变化。临床常用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等药物调节激素,配合桂枝茯苓胶囊辅助缩小息肉。每3-6个月需进行妇科检查和阴道超声,观察息肉增长情况。
当息肉直径超过1厘米或引起贫血时,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是首选方案。此类息肉多伴随子宫内膜增生,常见绝经后出血或经血淋漓不尽。手术可选用冷刀切除或电切术,术后需送病理检查排除恶变。合并贫血者需配合琥珀酸亚铁片等补铁药物,术后3个月需复查宫腔镜确认无复发。
绝经后新发息肉、异常子宫出血久治不愈或超声提示血流丰富者应积极手术。这类情况存在潜在恶变风险,可能伴有肿瘤标志物升高。手术需完整切除病灶并扩大刮宫,术后根据病理结果决定是否需补充孕激素治疗。患者保持外阴清洁,避免盆浴和性生活1个月,出现发热或剧烈腹痛需及时就诊。
备孕女性若息肉影响胚胎着床也应考虑手术。子宫下段或宫颈管息肉可能阻碍精子通过,导致不孕或早期流产。宫腔镜手术能改善宫腔环境,术后2-3个月月经周期恢复即可试孕。术后可短期使用戊酸雌二醇片促进内膜修复,但需警惕息肉复发可能。
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评估手术风险,必要时先控制基础病再行治疗。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患者术前需调整用药方案,避免术中大出血。术后饮食宜清淡富含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等,促进创面愈合。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1个月,定期随访至病情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