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老伯确诊糖尿病并发症后痛哭的场景,让诊室里所有人都揪心不已。那双布满老茧的脚掌,现在连温水都感觉不到温度了。其实身体早就发出过警.告信号,只是很多人都当成了"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
一、糖尿病足早期容易被忽视的5个信号
1、脚部感觉异常
像戴了层薄袜子似的触觉迟钝,对冷热、疼痛的敏感度下降。有人描述"踩棉花感",这都是神经病变的典型表现。
2、皮肤状态改变
足部皮肤变得干燥起屑,容易皲裂。汗液分泌减少,脚掌反而异常光滑,这些变化往往被误认为是皮肤老化。
3、趾甲变形增厚
趾甲颜色发黄、增厚,形状变得不规则。很多人以为是灰指甲,其实可能是微循环障碍的表现。
4、伤口愈合缓慢
脚上出现小伤口后,愈合时间明显延长。正常3-5天结痂的擦伤,可能要两三周才能好。
5、间歇性跛行
走路时小腿肌肉酸胀疼痛,休息后缓解。这不是简单的"腿脚不利索",可能是血管已经出现狭窄。
二、糖尿病足发展的三个阶段
1、神经病变期
最早出现的症状,表现为感觉异常。此时积极控制血糖,还能逆转神经损伤。
2、血管病变期
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皮肤温度降低。这个阶段需要配合改善微循环的干预措施。
3、溃疡感染期
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严重时引发坏疽。此时保守治疗困难,往往需要手术处理。
三、日常防护的四个关键点
1、每日足部检查
养成睡前检查双脚的习惯,重点观察趾缝、足底等隐蔽部位。使用小镜子辅助检查更全面。
2、正确修剪趾甲
沿自然形状平剪,避免剪得太短。锉刀修整边缘,防止倒刺扎伤周围皮肤。
3、科学洗护双脚
水温控制在37℃以下,洗后彻底擦干。趾缝处要用棉签吸干水分,预防真菌感染。
4、选择合适的鞋袜
穿浅色棉袜便于观察分泌物,鞋子要宽松透气。新鞋首次穿着不超过2小时,逐步适应。
四、必须警惕的五个危险行为
1、用热水袋暖脚
感觉迟钝时容易烫伤,建议穿厚袜保暖。
2、自行处理鸡眼
勿用刀片或腐蚀性药膏,应该找专业医生处理。
3、长时间泡脚
超过15分钟的浸泡会使皮肤屏障受损。
4、赤脚行走
即使在家也要穿拖鞋,避免意外划伤。
5、抽烟喝酒
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加重血管收缩和神经损伤。
那位老伯现在每天都要做足部护理操,他说要是早点知道这些就好了。其实糖尿病并发症就像慢放的恐怖片,所有吓人的镜头都是慢慢推进的。关键是要在背景音乐刚开始变调时,就按下暂停键。从今天开始,好好对待自己的双脚吧,它们可是要陪你走完一辈子的忠实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