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术属于中等规模手术,术后可能对消化功能产生一定影响。胆囊切除术主要适用于胆囊结石、胆囊炎等疾病,手术方式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两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最常用的微创手术方式,创伤小且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通常为1-3天。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通过腹壁3-4个小切口完成操作,术后疼痛较轻。开腹胆囊切除术适用于复杂病例或存在腹腔镜手术禁忌证者,需在腹部做5-10厘米切口,术后恢复时间相对较长,住院时间多为3-7天。两种手术均需切除整个胆囊及胆囊管,术中可能探查胆总管情况。
胆囊切除后可能出现脂肪消化吸收不良,表现为进食油腻食物后腹胀、腹泻等症状。这是由于胆囊储存浓缩胆汁的功能丧失,肝脏分泌的胆汁直接持续流入肠道。多数患者术后2-6个月可通过胆管代偿性扩张逐渐适应,症状会自行缓解。极少数患者可能发生术后综合征,表现为持续腹痛、消化不良等,需进一步检查排除胆管损伤或残留结石。长期影响包括维生素A、D、E、K等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以及胆总管结石发生率轻微增加。
术后应注意低脂饮食,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脂肪,可少量多餐帮助消化。逐渐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选择清蒸、水煮等烹饪方式。定期复查肝功能及脂溶性维生素水平,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制剂。保持规律运动习惯,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避免暴饮暴食。若出现持续腹泻、脂肪泻或营养不良表现,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