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可通过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病可能与房角结构异常、晶状体位置改变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眼压升高、视物模糊等症状。
1、药物治疗
使用降眼压药物是基础治疗手段,如前列腺素类滴眼液拉坦前列素滴眼液可促进房水排出,β受体阻滞剂噻吗洛尔滴眼液能减少房水生成。碳酸酐酶抑制剂布林佐胺滴眼液适用于对其他药物不耐受者。需定期监测眼压变化,避免自行调整用药。
2、激光治疗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通过收缩虹膜基质扩大房角,适用于早期房角粘连患者。YAG激光虹膜切开术可建立房水引流通道,操作时间短但可能需重复进行。术后需配合药物控制眼压,注意观察前房反应。
3、手术治疗
小梁切除术通过建立新引流通道降低眼压,适用于药物控制不佳者。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用于难治性病例,需预防术后浅前房等并发症。术后需长期随访,警惕滤过道瘢痕化导致的眼压回升。
4、中医调理
针灸选取睛明、太阳等穴位改善局部循环,耳穴压豆辅助调节自主神经功能。中药方剂如五苓散加减可利水渗湿,需由中医师辨证施治。联合西医治疗时须告知用药情况,避免相互作用。
5、生活管理
避免长时间低头及黑暗环境活动,阅读时保持充足光照。控制每日饮水量在1500毫升内,分次少量饮用。情绪波动可能诱发眼压升高,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建议每3-6个月复查视野及视神经变化。
患者应建立规范的眼压监测记录,包括测量时间、数值及用药情况。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饮食注意补充深色蔬菜水果中的抗氧化物质,限制咖啡因摄入。若出现突发眼痛、虹视等症状须立即就医,警惕急性发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