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炎患者需注意低纤维、低脂、易消化的饮食原则,避免辛辣刺激及高糖食物。饮食调整主要有避免粗纤维蔬菜、限制乳制品摄入、选择低脂蛋白来源、减少精制糖摄入、补充水分及电解质等。
1、避免粗纤维蔬菜
粗纤维蔬菜如芹菜、竹笋可能刺激肠道黏膜,加重腹泻或腹痛症状。建议选择去皮南瓜、胡萝卜泥等低纤维蔬菜,通过蒸煮方式软化膳食纤维。急性发作期可暂时用过滤蔬菜汁替代,缓解期逐步尝试少量嫩叶菜。
2、限制乳制品摄入
部分患者合并乳糖不耐受,全脂牛奶、冰淇淋等可能诱发腹胀腹泻。可尝试无乳糖牛奶或低脂酸奶,观察耐受情况。钙质补充可转向豆腐、芝麻酱等植物性来源,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钙剂。
3、选择低脂蛋白来源
油炸肉类、肥肉等高脂食物会加重肠道负担。推荐蒸鱼、鸡胸肉、蛋清等优质蛋白,每日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1-1.2克。烹饪时采用水煮、清蒸方式,避免使用动物油脂。
4、减少精制糖摄入
蛋糕、含糖饮料等高糖食物可能改变肠道菌群平衡。代糖可选择少量蜂蜜或枫糖浆,水果优先选择苹果泥、香蕉等低果糖品种。合并糖尿病者需监测血糖波动情况。
5、补充水分电解质
慢性腹泻易导致脱水,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可交替饮用淡盐水、米汤或口服补液盐。钾元素可通过土豆、香蕉补充,镁元素可选择燕麦片等谷物。避免浓茶咖啡等利尿饮品。
患者应建立饮食日记记录食物耐受情况,急性期采用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软食。烹饪方式以烩、炖为主,避免煎炸烧烤。合并营养不良时可咨询临床营养师制定个性化方案,必要时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制剂。定期复查肠镜评估黏膜愈合情况,药物治疗期间需注意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