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37周脚肿不一定是快生了,可能是妊娠期生理性水肿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病理因素导致。妊娠晚期脚肿主要有生理性水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静脉回流受阻、营养不良性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1.生理性水肿
妊娠晚期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脚踝和足部轻度凹陷性水肿。这种水肿通常晨轻暮重,休息或抬高下肢后可缓解,无须特殊处理。建议避免长时间站立,睡眠时采取左侧卧位,穿着弹性袜帮助静脉回流。
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能导致病理性水肿,常伴有血压超过140/90mmHg、尿蛋白阳性等症状。这种情况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和尿蛋白,必要时使用拉贝洛尔片或硝苯地平控释片等降压药物。若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子痫前期症状需立即就医。
3.静脉回流受阻
增大的子宫压迫髂静脉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回流障碍,表现为单侧下肢明显肿胀伴皮肤发红发热。可通过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确诊,治疗需抬高患肢,必要时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血栓形成。日常应避免久坐久站,定期活动下肢。
4.营养不良性贫血
妊娠期铁需求量增加可能导致贫血,引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而出现水肿。常伴有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可通过血常规检查确诊。治疗需补充琥珀酸亚铁片或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同时增加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的食物摄入。
5.甲状腺功能减退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导致黏液性水肿,表现为非凹陷性水肿伴怕冷、便秘等症状。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孕期应定期监测TSH水平,保持碘盐和含碘食物的适量摄入。
妊娠37周出现脚肿时,建议每日测量血压和体重,记录水肿变化。若水肿突然加重或伴有头痛、视物模糊、尿量减少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日常饮食应控制盐分摄入,适量补充优质蛋白,避免穿过紧的鞋袜。保持适度活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促进血液循环,睡眠时抬高下肢15-20厘米有助于减轻水肿症状。定期产检监测胎儿发育情况和母体健康状况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