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在B超检查中通常表现为低回声结节、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微钙化及血流信号异常等特征。甲状腺癌的B超提示主要有结节纵横比大于1、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缘毛刺状、点状强回声钙化灶、颈部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1、低回声结节
甲状腺癌在B超下多呈现低回声或极低回声特征,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形成明显对比。这种低回声可能与肿瘤细胞密度高、组织结构紊乱有关。低回声结节需结合其他恶性特征综合判断,单纯低回声不能确诊恶性。
2、边界不清
恶性结节常表现为边界模糊不清或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明确。B超图像上可见结节边缘呈毛刺状或分叶状改变,这种表现提示肿瘤存在向周围组织侵犯的可能。边界不清是判断良恶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3、形态不规则
甲状腺癌结节多呈不规则形,纵横比常大于1,即结节前后径大于横径。这种直立性生长方式是恶性肿瘤的特征性表现之一。B超测量时若发现结节呈"高大于宽"的形态,应高度警惕恶性可能。
4、微钙化
B超下可见点状强回声钙化灶,直径多小于2毫米,呈散在或簇状分布。这种微钙化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特异性表现,可能与肿瘤内部的砂粒体形成有关。微钙化的存在显著增加结节恶性的概率。
5、血流异常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结节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增多、紊乱,血管走行不规则。恶性结节常表现为内部丰富血流信号,血管形态扭曲。血流评估有助于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血供情况。
发现甲状腺B超异常表现后,建议患者及时就诊内分泌科或甲状腺外科,通过细针穿刺活检等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日常应注意避免颈部放射性暴露,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含碘食物,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有甲状腺癌家族史或颈部放射线暴露史的人群应提高警惕,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甲状腺B超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