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少量积液可能由肺部感染、心力衰竭、结核性胸膜炎、恶性肿瘤、低蛋白血症等原因引起。胸腔积液是指液体异常积聚在胸膜腔内的病理现象,少量积液通常指影像学检查显示液体积聚量未超过肋膈角。
1、肺部感染
肺炎或支气管炎等肺部感染性疾病可能导致胸膜炎症反应,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至胸膜腔形成少量积液。患者常伴有咳嗽、发热、胸痛等症状。治疗需针对病原体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呋辛酯片等,并配合止咳化痰药物。
2、心力衰竭
右心衰竭时体循环静脉压升高,可导致胸膜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使液体滤出增多而重吸收减少,形成漏出性胸腔积液。患者多有下肢水肿、活动后气促等表现。治疗需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同时控制原发病。
3、结核性胸膜炎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胸膜可引起结核性胸膜炎,表现为胸痛、低热、盗汗等症状,胸膜炎症反应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渗出性积液。确诊需结合胸水ADA检测及结核菌素试验。治疗需规范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
4、恶性肿瘤
肺癌胸膜间皮瘤等恶性肿瘤可直接侵犯胸膜或通过淋巴管转移导致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形成血性或浆液性积液。患者多有消瘦、咯血等表现。治疗需根据肿瘤类型选择化疗方案,必要时行胸腔穿刺引流缓解症状。
5、低蛋白血症
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导致血浆白蛋白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液体从血管内渗出至胸膜腔形成漏出性积液。患者多伴有腹水、下肢水肿。治疗需补充白蛋白,同时针对原发病进行干预。
出现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时应及时就医完善胸部CT、胸水生化等检查明确病因。日常需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呼吸困难,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限制钠盐摄入。注意监测体温和呼吸状况变化,如有气促加重或发热不退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