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丘疹可通过局部消毒、针挑清除、激光治疗等方式治疗。粟丘疹可能与皮脂腺堵塞、遗传因素、皮肤损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白色或黄色小丘疹、无痛痒感等症状。
1、局部消毒
粟丘疹体积较小时可每日用碘伏消毒患处,避免继发感染。消毒时需使用无菌棉签轻柔擦拭,避免挤压或摩擦导致皮肤破损。若合并局部红肿,可遵医嘱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或红霉素软膏预防感染。该方式适用于数量少、未发炎的粟丘疹。
2、针挑清除
由专业医护人员使用消毒针具挑破表皮排出角蛋白内容物。操作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术后保持创面干燥,可涂抹夫西地酸乳膏预防感染。该方法适用于孤立、较大的粟丘疹,但自行操作可能导致瘢痕或感染,须由医疗人员实施。
3、激光治疗
二氧化碳激光可精准气化粟丘疹囊壁,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治疗后需避水3天,结痂自然脱落后可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修复。激光适用于密集分布或反复发作的顽固性粟丘疹,但瘢痕体质者慎用。
日常需注意面部清洁,避免使用厚重护肤品堵塞毛孔。油性皮肤者可每周使用1-2次含水杨酸的洁面产品,减少皮脂堆积。若粟丘疹持续增多或伴随炎症,应及时至皮肤科就诊,排除汗管瘤、扁平疣等类似皮肤病变。治疗期间避免日晒及搔抓,饮食宜清淡,减少高糖高脂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