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少月经推迟用中医怎么调理

发布于 2025/07/14 05:40

月经量少和月经推迟可通过中医辨证施治,常见调理方式包括中药汤剂、针灸、艾灸、饮食调节和情志调护。月经不调可能与气血不足、肝郁气滞、肾虚、寒凝血瘀、痰湿阻滞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具体证型选择干预措施。

一、中药汤剂

气血不足者可选用八珍汤加减,含当归、熟地黄等补益气血药材;肝郁气滞适用逍遥散,含柴胡、白芍疏肝解郁;肾虚患者常用左归丸或右归丸,含菟丝子、枸杞子滋补肾精;寒凝血瘀型推荐温经汤,含吴茱萸、桂枝温通经脉;痰湿阻滞可用苍附导痰丸,含苍术、茯苓化痰祛湿。需由中医师根据舌脉象调整方剂。

二、针灸疗法

选取关元、三阴交、血海等穴位,气血虚加足三里、气海,肝郁配太冲穴,肾虚取肾俞、太溪,寒凝用艾灸神阙、命门。每周治疗2-3次,通过刺激经络调节冲任二脉。针灸能改善子宫血液循环,对排卵障碍性月经推迟效果显著。

三、艾灸调理

隔姜灸关元、子宫穴可温煦下焦,适合宫寒型月经量少;悬灸八髎穴能激发肾阳,改善肾虚性周期紊乱。配合艾叶泡脚,每日15-20分钟促进气血运行。注意阴虚火旺者慎用艾灸,避免加重体内燥热。

四、饮食调节

经前一周食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温经散寒,排卵期多食黑豆、枸杞补肾填精,经后服用人参乌鸡汤补气生血。忌食生冷瓜果、冰饮,减少痰湿生成。每日可用玫瑰花、陈皮代茶饮疏肝解郁。

五、情志调护

长期焦虑抑郁易致肝气郁结,可通过五禽戏、八段锦导引气血,睡前按压太冲穴泄肝火。建立规律作息,保证子时前入睡以养肝血。建议记录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帮助中医师判断证候演变。

中医调理需持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经期停用活血药物。治疗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及过度节食,每月复诊调整方案。若出现经闭超过3个月或异常出血,应及时排查多囊卵巢综合征、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等器质性疾病。配合基础体温监测能更准确评估疗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