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后肿瘤变小后又变大可能与肿瘤耐药性、治疗不彻底、肿瘤复发或新发肿瘤等因素有关。化疗后肿瘤体积变化通常受药物敏感性、个体差异及肿瘤生物学特性影响,需结合影像学与病理评估明确原因。
部分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适应性抵抗,导致初期缩小的肿瘤重新生长。这种耐药性可能与肿瘤干细胞存活、基因突变或微环境改变相关。治疗不彻底时,残留的少量肿瘤细胞可能通过增殖再次形成病灶,常见于化疗周期不足或药物渗透性差的实体瘤。肿瘤复发多出现在原发部位,生长速度与病理类型相关,如三阴性乳腺癌、小细胞肺癌复发风险较高。新发肿瘤指化疗后其他部位出现的第二原发癌,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或化疗诱变作用有关。少数情况下影像学假性进展也会表现为肿瘤增大,实际是治疗引起的炎性反应或坏死组织堆积。
建议复查增强CT或PET-CT鉴别复发与假性进展,通过穿刺明确病理性质。调整治疗方案可能涉及更换二线化疗药物、联合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营养支持需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2-1.5克蛋白摄入,优先选择鱼肉、蛋清等易消化蛋白。适当进行八段锦、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免疫功能,但白细胞低于3×10⁹/L时应避免公共场所活动。心理疏导可降低皮质醇水平对免疫功能的抑制,家属应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并及时介入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