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损伤肾盂造瘘的护理需重点关注造瘘管维护、感染预防和日常活动管理。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保持造瘘口清洁、定期更换敷料、观察尿液性状、避免管道受压或扭曲、遵医嘱调整饮水量等。
1、造瘘口护理
每日用生理盐水或医用消毒液清洁造瘘口周围皮肤,动作轻柔避免牵拉导管。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更换敷料时需无菌操作,选择透气性好的医用敷料,避免局部潮湿。若出现皮肤瘙痒或皮疹,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等外用药。
2、导管维护
确保肾盂造瘘管固定牢固,避免意外脱出。活动时用专用固定带固定导管,防止过度牵拉。定期检查导管通畅性,发现尿液引流减少或停止时,可尝试调整体位或联系医护人员处理。禁止自行冲洗导管,需由专业人员进行管道维护。
3、尿液观察
记录每日尿量及颜色变化,正常应为淡黄色清亮液体。若出现血尿、脓尿或絮状沉淀物,可能提示感染或出血。尿液浑浊伴发热时需警惕泌尿系感染,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突发鲜红色血尿应立即就医。
4、活动管理
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防止导管移位。沐浴时使用防水敷料保护造瘘口,禁止盆浴或游泳。衣着选择宽松棉质衣物,减少导管压迫。长途出行前需确认导管固定情况,随身携带备用敷料和消毒用品。
5、饮食调节
每日饮水量维持在2000-2500毫升,均匀分配摄入时间。限制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品,减少高草酸食物如菠菜的摄入。适当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猕猴桃,有助于预防尿路感染。合并肾功能异常者需遵医嘱调整蛋白质摄入量。
肾盂造瘘患者需定期复查肾功能和泌尿系超声,监测有无结石或积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久坐或憋尿。家属应协助观察造瘘情况,协助记录尿量变化。出现发热、腰痛或导管脱出等紧急情况时,需立即至泌尿外科就诊。长期带管者每1-2个月需专业更换导管,避免钙盐沉积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