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伤后的小水泡若无感染一般可自行消退,但较大水泡或伴有红肿热痛时需就医处理。水泡是皮肤受热损伤后组织液渗出的保护性反应,其消退速度与烫伤程度、护理方式密切相关。
一度烫伤或浅二度烫伤形成的小水泡直径小于1厘米时,完整的水泡皮能隔绝细菌感染,通常3-7天内会逐渐吸收。此时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压迫即可。可外用湿润烧伤膏促进修复,穿着宽松衣物减少刺激,局部温度过高时可冷敷缓解。
直径超过1厘米的张力性水泡、关节部位水泡或出现浑浊渗液时,自行吸收困难且易继发感染。烫伤后24小时内水泡快速增大,或伴随皮肤发紫、剧烈疼痛、发热等症状,提示可能存在深二度以上烫伤。此时需由医生无菌操作引流处理,并配合磺胺嘧啶银乳膏等药物预防感染,严重者需进行清创包扎。
烫伤后应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15-20分钟降温,切勿使用冰块或酱油等偏方。恢复期避免抓挠水泡,观察是否有渗液增多、异味等感染迹象。糖尿病患者、儿童等特殊人群出现水泡应及时就医,日常接触高温物品时建议佩戴防护手套,烹饪时注意油温控制与蒸汽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