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一般不会遗传,主要由维生素D缺乏或钙磷代谢异常引起。佝偻病的产生原因主要有日照不足、饮食摄入不足、胃肠吸收障碍、肝肾疾病、遗传性低磷血症等。
1、日照不足
皮肤通过紫外线照射可合成维生素D,长期室内活动或高纬度地区日照时间短可能导致维生素D合成不足。建议每日进行15-30分钟户外活动,暴露面部和手臂皮肤,但需避免强烈阳光直射。早产儿、深肤色人群对紫外线敏感度较低,需适当延长日照时间。
2、饮食摄入不足
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未及时添加辅食的婴幼儿易发生营养性佝偻病。动物肝脏、蛋黄、深海鱼类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不足时,可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滴剂如星鲨维生素D滴剂、悦而维生素D滴剂等,同时增加钙质丰富的乳制品、豆制品摄入。
3、胃肠吸收障碍
慢性腹泻、乳糜泻、炎症性肠病等消化系统疾病会影响脂肪及维生素D吸收。此类患者可能出现肋骨串珠、方颅等典型体征,需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使用胆维丁乳等促进吸收的制剂,并监测血钙磷水平。
4、肝肾疾病
严重肝病或慢性肾功能不全时,维生素D在体内的活化过程受阻,可能引发肾性佝偻病。这类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骨化三醇胶丸、阿法骨化醇软胶囊等活性维生素D制剂,并配合低磷饮食控制。
5、遗传性低磷血症
X连锁显性遗传的低磷抗维生素D佝偻病较为罕见,表现为血磷持续降低伴骨骼畸形。确诊后需长期服用磷补充剂如磷酸钠口服溶液,联合使用阿法骨化醇软胶囊,严重下肢畸形者可能需骨科手术矫正。
预防佝偻病需从孕期开始保证母亲营养,新生儿出生后尽早补充维生素D制剂。生长发育期儿童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观察是否有囟门闭合延迟、O型腿等体征。成人出现骨痛、骨折等情况时需排查骨质疏松或骨软化症。日常注意均衡饮食,适当增加奶制品、深绿色蔬菜摄入,避免过量饮用碳酸饮料影响钙吸收。出现疑似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完善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及X线检查,避免盲目补钙或维生素D导致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