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和皮炎可通过发病部位、皮损特征、伴随症状等方面区分。毛囊炎是毛囊的化脓性炎症,皮炎是皮肤表层的炎症反应,两者在病因、表现及处理方式上存在差异。
1、发病部位
毛囊炎局限于毛囊及周围组织,常见于头皮、胡须区、腋窝等毛发密集处。皮炎可发生于全身任何皮肤区域,如面部、四肢屈侧或接触过敏原的部位。
2、皮损特征
毛囊炎表现为红色丘疹或脓疱,中央常有毛发贯穿,破溃后结痂。皮炎多为红斑、丘疹或水疱,严重时出现渗液、鳞屑,皮损边界模糊且形态多样。
3、伴随症状
毛囊炎以局部疼痛为主,按压时加剧,偶伴轻度瘙痒。皮炎以剧烈瘙痒为典型症状,抓挠后可能出现皮肤增厚或色素沉着。
4、病因差异
毛囊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皮炎病因复杂,包括接触过敏原、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异常等,如特应性皮炎或接触性皮炎。
5、治疗原则
毛囊炎需抗菌治疗,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皮炎需根据类型处理,湿疹性皮炎可用氢化可的松乳膏,接触性皮炎需避免过敏原并口服氯雷他定片。
日常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或使用刺激性洗护用品。毛囊炎患者应减少衣物摩擦,皮炎患者需注意排查过敏原。若皮损持续扩散或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应及时至皮肤科就诊,通过真菌镜检、细菌培养等明确诊断。切勿自行长期使用激素类药膏,以免加重病情或诱发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