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裂孔疝手术后可能出现反流性食管炎、吞咽困难、胃排空延迟、术后感染、疝复发等后遗症。手术方式、患者个体差异及术后护理等因素均可能影响后遗症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
反流性食管炎是较常见的术后并发症,由于手术改变了胃与食管的正常解剖结构,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胃酸反流至食管的情况。典型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反酸,尤其在平卧或弯腰时加重。轻度症状可通过调整饮食习惯缓解,如避免高脂饮食、睡前2小时禁食。中重度症状需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控制。
吞咽困难多因术后局部水肿或瘢痕形成导致食管狭窄,表现为进食固体食物时有梗阻感。早期可通过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过渡,多数患者1-2个月内逐渐缓解。持续性吞咽困难可能需内镜下扩张治疗。胃排空延迟与术中迷走神经损伤相关,表现为餐后饱胀、恶心呕吐,可通过少食多餐、避免高纤维食物改善,严重者需使用多潘立酮片促进胃肠蠕动。
术后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胸腔感染,与术中污染或患者免疫力低下有关。表现为发热、切口红肿渗液或胸痛咳嗽,需及时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头孢呋辛酯片、左氧氟沙星片等。疝复发是远期潜在风险,多因腹压增高或缝合处愈合不良导致,需避免重体力劳动、慢性咳嗽等增加腹压的行为。
术后应保持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食物,每日分5-6次少量进食。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有助于减少反流。术后1个月内避免提重物超过5公斤,3个月内禁止剧烈运动。定期随访胃镜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若出现持续胸痛、呕吐、体重下降等症状需及时复诊。长期管理需结合呼吸训练、控制体重等综合措施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