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一般不会得败血症,但可能引发感染、干槽症、出血、神经损伤、邻牙损伤等并发症。败血症属于极罕见情况,多与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或操作不规范有关。
拔牙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局部感染,表现为创口红肿、疼痛加剧或脓性分泌物,多因口腔卫生不良或术后护理不当导致。干槽症是拔牙后2-3天出现的剧烈疼痛,伴随牙槽窝内血凝块脱落和骨质暴露,与创伤过大或吸烟等因素相关。出血可能持续数小时以上,常见于高血压患者或凝血功能异常者。神经损伤多见于下颌智齿拔除,可能引起短暂性唇舌麻木。邻牙或修复体损伤则多因操作中器械滑脱造成。
败血症作为全身性感染,需细菌通过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其发生需同时满足创口严重感染、病原体毒力强及患者免疫力低下等条件。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或未控制的艾滋病患者属于高风险人群。但现代口腔诊疗中严格的无菌操作和抗生素预防使用已大幅降低此类风险。
拔牙后应遵医嘱使用氯己定含漱液保持口腔清洁,避免24小时内漱口或吸烟。出现持续发热、创口恶臭、全身乏力等表现需立即就医。术后可进食温凉流质食物,用对侧牙齿咀嚼,48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处理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