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湿疹与肛周尖锐湿疣是两种病因、症状及治疗方式完全不同的疾病,前者属于过敏性炎症反应,后者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
1、病因差异
肛周湿疹通常与局部潮湿、过敏原刺激或慢性摩擦有关,属于非传染性皮肤炎症。肛周尖锐湿疣由HPV6型或11型等低危型病毒感染导致,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2、症状表现
肛周湿疹表现为边界不清的红斑、丘疹伴渗出或脱屑,瘙痒剧烈但无赘生物。肛周尖锐湿疣初期为微小乳头状丘疹,逐渐发展为菜花状或鸡冠状赘生物,表面粗糙,通常无痛痒感。
3、检查方法
肛周湿疹可通过皮肤镜观察湿疹样改变,必要时行斑贴试验排查过敏原。肛周尖锐湿疣需通过醋酸白试验或HPV-DNA检测确诊,病理活检可明确疣体性质。
4、治疗原则
肛周湿疹以抗炎止痒为主,可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或他克莫司软膏,严重时口服氯雷他定片。肛周尖锐湿疣需物理祛除疣体,常用二氧化碳激光或冷冻治疗,配合咪喹莫特乳膏预防复发。
5、预后管理
肛周湿疹需保持局部干燥,避免搔抓和刺激性食物。肛周尖锐湿疣治疗后需定期复查HPV病毒载量,性伴侣应同步筛查,复发者可考虑接种HPV疫苗。
日常需注意会阴部清洁干燥,穿纯棉透气内衣,避免使用碱性洗剂。肛周湿疹患者应记录可疑过敏原,尖锐湿疣感染者须禁止性接触直至痊愈。若出现皮损扩散、渗液化脓或疣体增大,应及时至皮肤科或肛肠科就诊,两类疾病均需规范治疗以防慢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