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紊乱会引起月经不调。月经不调可能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紊乱、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经量异常等症状。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异常是月经不调的常见原因。长期精神压力过大、过度节食或剧烈运动可能导致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进而影响卵泡发育和排卵。这类患者可能出现月经稀发或闭经,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减轻心理压力改善症状。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均可干扰月经周期。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会影响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的合成,改变雌激素代谢。甲亢患者常见月经量减少,甲减患者易出现月经频发或经期延长。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明确诊断后针对性治疗。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和高雄激素血症,导致卵泡发育障碍。典型表现为月经周期超过35天、痤疮和多毛。治疗需结合口服避孕药调节周期,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必要时促排卵治疗。
高泌乳素血症会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引起月经稀发或闭经。垂体微腺瘤、药物因素或甲状腺功能减退均可导致泌乳素升高。确诊需进行泌乳素检测和垂体MRI,治疗包括溴隐亭等药物或手术切除肿瘤。
围绝经期女性因卵巢功能衰退出现激素波动,常见月经周期紊乱。此时需排除器质性疾病,必要时采用激素替代治疗缓解潮热、失眠等症状,但需严格评估血栓风险。
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内分泌稳定。建议每日摄入适量优质蛋白和必需脂肪酸,限制精制糖和反式脂肪。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或游泳。出现月经周期异常持续3个月以上,或伴随头痛、视力改变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妇科或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