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炎通常由腹腔感染、消化道穿孔、腹部外伤及医源性操作等因素引发。主要有腹腔脏器感染、消化道内容物泄漏、腹部开放性损伤、腹腔手术并发症4个原因。
1、腹腔脏器感染
急性阑尾炎、胆囊炎等腹腔内器官感染扩散是常见诱因。当阑尾化脓穿孔时,含有大量细菌的脓液会污染腹膜腔。胆囊坏疽性炎症可能通过胆道系统波及腹膜。这类感染多伴随持续腹痛、发热及白细胞升高,需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注射液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抗感染治疗,必要时行脓肿引流术。
2、消化道内容物泄漏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肠梗阻坏死等导致消化液外溢。胃酸、胆汁等化学刺激与肠道细菌共同作用引发化学性及细菌性腹膜炎。典型表现为板状腹、肠鸣音消失,腹部CT可见膈下游离气体。需紧急手术修补穿孔并行腹腔冲洗,术后使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抑制消化液分泌。
3、腹部开放性损伤
刀刺伤、枪弹伤等直接破坏腹膜完整性,外界病原体侵入腹腔。损伤可能同时造成肝脾破裂出血,混合性腹膜炎常合并失血性休克。明确外伤史后需立即剖腹探查,清除污染物并修复受损脏器,术后预防性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4、腹腔手术并发症
胃肠吻合口瘘、胆肠吻合口漏等术后并发症会导致继发性腹膜炎。术后3-7天出现持续发热、引流液浑浊需高度警惕。保守治疗包括禁食、肠外营养及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强化抗感染,保守无效时需二次手术处理瘘口。
预防腹膜炎需注意及时治疗腹腔炎症性疾病,腹部外伤后尽快就医。术后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保持引流管通畅,出现腹痛加剧、发热等症状时立即报告医生。日常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暴饮暴食诱发消化道穿孔,腹部手术后三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吻合口裂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