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病人可通过体位引流、有效咳嗽训练、雾化吸入治疗、胸部叩击排痰、药物祛痰等方式促进排痰。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因气道黏液分泌增多且清除能力下降,易出现痰液潴留。
1、体位引流
利用重力作用使痰液从支气管向主气管移动。患者取头低臀高位,根据病变肺叶位置调整倾斜角度,如病变位于下叶后基底段时采取俯卧30度体位。每次维持5-15分钟,每日进行2-4次。操作时需监测心率血氧,避免餐后立即实施。体位引流可与胸部叩击联合使用增强效果。
2、有效咳嗽训练
通过控制呼吸深度和咳嗽技巧提升排痰效率。先缓慢深吸气至肺总量80%后屏息2秒,随后用膈肌快速收缩产生爆发性呼气。咳嗽时可用手按压上腹部辅助增加腹压。训练时保持身体前倾姿势,避免连续剧烈咳嗽导致支气管痉挛。每日分3组练习,每组5-8次咳嗽动作。
3、雾化吸入治疗
将祛痰药物转化为气雾剂直接作用于气道。常用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可分解痰液黏蛋白二硫键,盐酸氨溴索雾化液能调节浆液与黏液分泌比例。雾化时采用慢而深的呼吸模式,每次治疗10-15分钟。结束后需清水漱口减少药物残留,雾化器应每日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4、胸部叩击排痰
通过机械振动使支气管壁痰液松动。操作者手掌屈曲呈杯状,腕部放松有节奏地叩击胸壁,重点作用于病变肺叶对应体表投影区。每侧胸部叩击1-3分钟,力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宜。需避开脊柱、胸骨及肾脏区域,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可与体位引流同步实施提升痰液移动效率。
5、药物祛痰
口服或静脉使用黏液溶解剂改善痰液性状。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能促进浆液分泌稀释痰液,羧甲司坦口服溶液可调节黏液糖蛋白合成。氨溴索片具有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作用。使用祛痰药物期间需增加每日饮水量,观察痰液性状变化,避免与强力镇咳药联用。
慢阻肺患者排痰护理需长期坚持,每日饮水量应达到1500-2000毫升以维持气道湿润。居家可使用加湿器保持室内湿度在50%左右,寒冷季节外出时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刺激。定期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痰液黏稠时可先饮用温开水再行排痰操作。若出现痰量突然增多伴颜色改变、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感染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