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乳腺炎可通过热敷按摩、调整哺乳方式、使用抗生素、中药外敷、穿刺引流等方式治疗。乳腺炎通常由乳汁淤积、细菌感染、乳头皲裂、免疫力下降、乳腺导管堵塞等原因引起。
1、热敷按摩
热敷按摩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乳房胀痛。可用温热毛巾敷于患处5-10分钟,配合轻柔的环形按摩,从乳房外围向乳头方向推挤,帮助疏通乳腺导管。注意避免用力过度导致组织损伤,每日可重复进行2-3次。若出现皮肤发红或疼痛加剧需立即停止。
2、调整哺乳方式
保持规律哺乳或排空乳房是预防乳汁淤积的关键。建议优先让婴儿吸吮患侧乳房,确保含接姿势正确。哺乳间隔不超过3小时,若婴儿无法吸尽乳汁,可使用吸奶器辅助排空。哺乳前后清洁乳头,避免细菌经破损皮肤入侵。
3、使用抗生素
细菌感染引起的乳腺炎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胶囊等。这些药物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繁殖。用药期间需完成全程治疗,不可自行停药,同时观察是否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
4、中药外敷
金黄散、芒硝溶液等中药外敷具有消炎散结作用。将药物调成糊状敷于红肿区域,每日更换1-2次。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肤刺激,需立即停用。该疗法适用于未化脓的早期炎症,配合内服中药效果更佳,但孕妇慎用。
5、穿刺引流
形成脓肿时需在超声引导下行穿刺引流术,抽出脓液后注入抗生素冲洗。该操作可避免传统切开引流遗留瘢痕,创伤较小。术后需保持引流口清洁,定期换药,必要时留置引流管。哺乳期患者治疗期间可继续健侧哺乳。
乳腺炎初期应避免穿戴过紧内衣,减少咖啡因摄入以防加重肿胀。哺乳期需保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摄入。若48小时内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发热寒战,须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扩散为全身感染。日常可练习扩胸运动促进淋巴回流,睡眠时避免压迫患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