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光散吸入鼻子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鼻腔,并尽快就医。足光散主要成分为水杨酸、苯甲酸等,鼻腔吸入可能刺激黏膜或引发过敏反应。
足光散为外用药粉,误吸入鼻腔可能导致局部灼烧感、打喷嚏或鼻黏膜充血。鼻腔黏膜较脆弱,化学物质接触后可能引发炎症反应,表现为鼻塞、流涕或疼痛。若吸入量较少且及时处理,症状通常较轻,可通过生理盐水冲洗缓解。但若出现持续咳嗽、呼吸困难或眼结膜充血,需警惕药物成分经鼻咽部扩散至呼吸道或眼部。
少数情况下,过敏体质者可能发生速发型过敏反应,如面部肿胀、皮疹或喘息。苯甲酸等成分对黏膜穿透性强,长期接触可能损伤鼻中隔黏膜。儿童误吸风险更高,因其鼻腔结构较窄,药物颗粒更易滞留。若冲洗后症状未缓解或出现发热、脓性分泌物,可能继发细菌感染,需进行抗感染治疗。
就医后医生可能使用鼻内镜检查黏膜损伤程度,严重时需局部涂抹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眼膏预防感染。日常应妥善存放药品,避免儿童接触,使用时佩戴口罩减少粉末飞散。若既往有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病史,接触足光散前应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