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胎快生时的感觉主要包括规律宫缩、见红、破水等临产征兆,与初产相比产程进展更快。主要有胎动减少、下坠感增强、宫缩频率加快、宫颈粘液栓排出、腰背部疼痛加剧等表现。
1、胎动减少
临近分娩时胎儿头部进入骨盆,活动空间受限会导致胎动明显减少。每日胎动计数少于10次或较平日减少一半以上需警惕,可能伴随下腹紧绷感。建议孕妇采用左侧卧位计数胎动,若2小时内胎动不足6次应立即就医监测胎心。
2、下坠感增强
胎儿下降压迫盆底会产生持续下坠感,可能伴随排尿频繁、行走困难等症状。部分孕妇会出现耻骨联合分离痛,表现为大腿根部针刺样疼痛。此时应避免久站久坐,使用托腹带缓解压力,出现无法耐受的疼痛需急诊评估。
3、宫缩频率加快
第二胎的规律宫缩往往进展迅速,初期表现为间隔10-15分钟的腹部发紧,逐渐发展为间隔2-3分钟且持续60秒以上的有效宫缩。与假性宫缩不同,真性宫缩不会因改变体位缓解,且疼痛从后背向前腹放射。建议记录宫缩间隔时间,当达到5-1-1法则时需入院待产。
4、宫颈粘液栓排出
宫颈软化扩张时会排出粉红色或褐色果冻状粘液栓,这是临产的可靠征兆。可能单独出现或与见红同时发生,通常发生在分娩前24-48小时。需注意观察是否伴随大量鲜红色出血,异常出血需排除胎盘早剥等并发症。
5、腰背部疼痛加剧
经产妇更易出现腰骶部持续性钝痛,这是胎儿枕后位压迫骶骨神经所致。疼痛可能辐射至大腿后侧,改变体位无法缓解。热敷或按摩可暂时减轻症状,若疼痛呈节律性增强往往预示即将进入活跃期。
经产妇出现上述任何征兆都建议提前做好入院准备,携带产检资料及待产包。分娩前保持适量活动如慢走或分娩球运动有助于胎头下降,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预防脱水。避免摄入油腻食物,准备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补充能量。出现破水应立即平卧就医,记录破水时间及羊水性状。产后需尽早进行盆底肌训练,预防压力性尿失禁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