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的早期症状主要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右上腹隐痛、皮肤瘙痒等。慢性肝炎通常由病毒感染、酒精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害、自身免疫异常、代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早期干预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
1、乏力
乏力是慢性肝炎最常见的早期症状,表现为持续性的体力下降和精神不振,可能与肝脏代谢功能受损导致能量供应不足有关。患者常感到轻微活动后即疲劳,休息后难以缓解。这种情况通常无须特殊治疗,但需调整作息并避免过度劳累。若伴随黄疸或体重下降,需警惕肝病进展。
2、食欲减退
慢性肝炎患者早期可能出现厌油腻、进食量减少等症状,与胆汁分泌异常和胃肠功能紊乱相关。部分患者会伴随口苦、腹胀等不适。建议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蒸鱼等,少量多餐。若症状持续超过两周,需排查是否合并胆道疾病或肝硬化。
3、恶心呕吐
肝脏解毒功能下降时,血氨等代谢产物蓄积可能刺激呕吐中枢,表现为晨起恶心或进食后呕吐。轻度症状可通过饮用姜茶、补充维生素B6缓解。若呕吐物带血或呈咖啡渣样,可能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需立即就医。
4、右上腹隐痛
肝脏包膜受牵拉或炎症刺激可引发右上腹持续性钝痛,按压肝区时有压痛感。热敷可能暂时缓解不适,但需避免使用止痛药加重肝脏负担。该症状若伴随发热或皮肤巩膜黄染,可能提示急性发作,需完善肝功能检查和腹部超声。
5、皮肤瘙痒
胆汁酸沉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会导致全身瘙痒,尤以手掌、足底为著。保持皮肤清洁湿润,穿着棉质衣物有助于减轻症状。顽固性瘙痒可能提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等疾病,需检测抗线粒体抗体等指标。
慢性肝炎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每日睡眠不少于7小时;饮食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为主,如鸡蛋清、西蓝花等,严格戒酒;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肝脏超声及病毒学指标。出现蜘蛛痣、肝掌或意识模糊等表现时,提示可能进展为肝衰竭,需立即住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