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烧伤可能由强酸、强碱、有机溶剂、氧化剂、刺激性气体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冲洗伤口、中和处理、抗感染治疗、手术修复、康复护理等方式治疗。
1、强酸
强酸如硫酸、盐酸等接触皮肤后会导致蛋白质凝固坏死,形成焦痂。患者可能出现局部剧烈疼痛、皮肤苍白或棕黑色改变。需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避免使用中和剂加重损伤。医生可能开具磺胺嘧啶银乳膏预防感染,配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愈合,严重时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2、强碱
氢氧化钠、生石灰等强碱物质会溶解组织蛋白,造成比强酸更深的穿透性损伤。创面呈现滑腻感且呈肥皂样变化,疼痛程度较轻但实际损伤更严重。持续冲洗需达30分钟,可辅以醋酸溶液湿敷。治疗需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控制感染,配合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修复创面,深度烧伤需早期切痂植皮。
3、有机溶剂
苯酚、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可破坏细胞膜结构,同时具有全身毒性。接触部位出现红斑、水疱伴麻木感,可能伴随头晕恶心等全身症状。冲洗后需用聚乙烯二醇溶液清除残留,医生会开具氯己定溶液消毒,配合肝素钠乳膏改善微循环,严重中毒需血液净化治疗。
4、氧化剂
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氧化剂通过自由基反应损伤组织,创面呈棕褐色伴气泡产生。初期用清水冲洗后,需用维生素C溶液还原处理。治疗使用夫西地酸乳膏预防感染,配合积雪苷霜软膏抑制瘢痕,眼接触需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
5、刺激性气体
氨气、氯气等气态化学物质主要损伤呼吸道和眼部,表现为咳嗽、气促、结膜充血。需立即转移至通风处,用生理盐水冲洗眼鼻。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缓解气道痉挛,配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角膜炎,严重肺损伤需机械通气支持。
发生化学烧伤后应立即脱去污染衣物,用流动清水持续冲洗30分钟以上,避免揉搓创面。冲洗时注意保护未受伤部位,眼烧伤需翻开眼睑彻底冲洗。急救后无论伤势轻重均应就医,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解毒剂或手术干预。恢复期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阳光直射遗留色素沉着,按医嘱使用硅酮类敷料预防瘢痕增生,定期复查观察组织修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