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患者应优先就诊于消化内科或肝病科,可能与病毒感染、酒精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害、自身免疫性肝炎、脂肪肝等因素有关。
1、消化内科
消化内科是处理慢性肝炎的常见科室,医生会通过肝功能检查、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等手段评估肝脏损伤程度。若患者出现食欲减退、腹胀、乏力等症状,消化内科可提供抗病毒治疗或保肝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片、水飞蓟宾胶囊等方案。对于乙肝或丙肝引起的慢性肝炎,需长期随访监测病毒载量。
2、肝病科
肝病科专门针对肝脏疾病进行诊疗,尤其适合病情复杂或需精准分型的患者。当出现黄疸、肝区疼痛、腹水等进展期症状时,肝病科可开展肝纤维化评估,制定个体化方案如干扰素治疗、核苷类似物应用等。部分医院肝病科还设有肝移植评估团队,为终末期肝病患者提供多学科协作管理。
3、感染科
病毒性肝炎活动期患者若伴随发热、黄疸加重等急性表现,需在感染科控制传染风险。该科室擅长处理病毒复制活跃期的乙肝、丙肝,通过规范抗病毒治疗降低传播概率。就诊时需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同时筛查家庭密切接触者的感染状况。
4、中医内科
中医内科适合慢性肝炎稳定期的辅助调理,采用疏肝理气、清热解毒等治法。对于胁肋胀痛、口苦咽干等肝胆湿热证候,可能使用茵栀黄颗粒、强肝胶囊等中成药。需注意中药需与西医治疗方案配合,定期复查肝功能避免药物性肝损伤。
5、营养科
营养科可针对慢性肝炎合并营养不良或肥胖的患者,制定低脂高蛋白饮食方案。通过调整膳食结构减轻肝脏代谢负担,补充维生素B族和优质蛋白促进肝细胞修复。酒精性肝病患者需严格戒酒,脂肪肝患者需控制每日热量摄入。
慢性肝炎患者日常需避免劳累和熬夜,严格禁酒并慎用伤肝药物。饮食宜清淡少油,适量补充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若出现皮肤黄染、呕血或意识模糊等危重症状,应立即急诊处理。建议每3-6个月复查肝脏超声和弹性成像,评估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