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打预防针的注意事项主要有接种前确认健康状况、避免空腹接种、接种后留观30分钟、注意局部护理、记录接种信息等。
1、确认健康状况
接种前需确认儿童无发热、急性疾病或严重过敏史。若存在湿疹、腹泻等轻微症状,应咨询医生是否延期接种。慢性病患儿需提前告知医生用药情况,避免疫苗与药物相互作用。过敏体质儿童需重点核对疫苗成分禁忌。
2、避免空腹接种
接种当日应适量进食,避免低血糖导致晕针。可准备含糖食物应急,但接种前1小时不宜过量饮食。哺乳期婴儿应在喂奶后30分钟接种,减少吐奶风险。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稳定后再接种。
3、接种后留观
完成接种需在机构内观察30分钟,监测是否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等过敏性休克征兆。出现局部红肿或低热属正常反应,但持续超过48小时需就医。疫苗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
4、局部护理
注射部位保持清洁干燥,24小时内不宜沾水。出现硬结可冷敷处理,禁止热敷或挤压。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卡介苗接种后2周内避免使用创可贴覆盖。轮状病毒疫苗口服后30分钟内禁食禁饮。
5、记录接种信息
妥善保管预防接种证,每次接种后核对疫苗批号与有效期。跨地区接种时需主动提供既往记录。漏种疫苗需按补种程序完成,不同疫苗间隔需符合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入学前需完成所有一类疫苗基础免疫。
接种后3天内建议清淡饮食,多饮水促进代谢。出现38.5℃以下发热可物理降温,超过38.5℃需遵医嘱用药。避免接种当日洗澡或游泳,防止针孔感染。手足口病等传染病流行期,应推迟接种减毒活疫苗。定期查看接种计划表,按时完成加强免疫接种。接种后出现异常反应应及时向疾控部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