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可能出现血压降低的情况,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发生。急性胃肠炎主要由病毒、细菌感染或饮食不当引起,严重呕吐腹泻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进而引发低血压。
急性胃肠炎患者若频繁呕吐或腹泻,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血容量减少可造成血压下降。这类低血压多伴随头晕、乏力、口渴、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严重时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甚至休克。婴幼儿、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更易出现此类情况,需警惕脉搏细弱、皮肤湿冷等休克前兆。
部分急性胃肠炎患者因感染毒素入血,可能引发感染性休克,此时血压下降与全身炎症反应相关,常伴有高热、寒战、意识模糊等全身症状。某些特殊病原体如霍乱弧菌感染导致的剧烈水样泻,可在数小时内引发严重脱水性低血压。
急性胃肠炎患者应密切监测血压变化,轻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纠正,出现持续血压低于90/60mmHg或休克症状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建议选择低脂易消化食物,避免生冷刺激饮食,少量多次补充淡盐水或米汤,卧床休息时注意缓慢改变体位以防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