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卵黄抗体(Hp- IgY )技术转化成果:兰幽咀嚼片

发布于 2019/12/26 13:36 复禾健康

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不仅仅是我国一个关系到社会大众健康的大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头疼的公共卫生难题。据统计,在发展中国家20岁以上人群感染率已达到80%。全球差不多有数十亿人感染Hp,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人数已达到8亿人,而其中大约一半4亿人数以上是感染了可造成各种胃病发生、破坏人胃黏膜和十二指肠上皮细胞的产细胞毒素Hp。

深入认识幽门螺杆菌

Hp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且具有一定传染性,主要是在人口-口之间传播为主,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因子,并通过人口腔侵入胃和十二指肠粘膜上皮细胞而造成消化道病变。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幽门螺杆菌菌株可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含有与细胞毒素表达相关CagA基因的毒力型幽门螺杆菌(产细胞毒素Hp);另一类则不含CagA基因的低毒力型幽门螺杆菌(非产细胞毒素Hp)。

产细胞毒素Hp菌株检出率约占总Hp的50-60%,这类型的Hp是较具毒性的菌株,在临床上会造成较严重的疾病,像胃癌、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及并发症(胃出血、穿孔或阻塞等)。

产细胞毒素Hp感染后,人胃黏膜细胞因子会发生改变,在胃黏膜上皮细胞形态及分子生物学的演变中,少部分感染者会出现胃癌的发生发展。因此,预防和积极治疗Hp是感染后的当务之急,切不可掉以轻心,放任不管。

Hp的预防和治疗都存在难题

我国民众由于饮食习惯的特点,喜欢采用围桌共餐聚餐,这给Hp口-口传染提供了便利,也造成难以预防,防不胜防的现实困境。

聚餐者可通过Hp感染者的唾液在不分餐的状态下,传给一同进餐的其他人,感染了Hp后,人不会立即出现胃肠道的不适,这就给共餐者下一步回到各自家中,以唾液口腔同样的方式传给家庭成员埋下了隐患。

目前Hp感染者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抗生素三联、四联治疗。随着Hp抗生素耐药性的逐年提高,四联治疗已成主流。同时,抗生素的采用方案和越来越高的治疗失败率,已成为困扰临床治疗Hp的主要难点。

一位三甲医院消化科临床一线医生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国家推荐的Hp四联疗法根除率,却在逐年下降,以前的数据成功率为80%-96%,最新的数据却是50%-90%”。显示Hp抗生素替代治疗的迫切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最近的十几年中,国内外的学者开始研究针对幽门螺杆菌的卵黄抗体(Hp-IgY),探索其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作用。

卵黄抗体(IgY)可能通过以下机制清除或抑制黏附于人体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幽门螺杆菌:直接黏附于细菌的细胞壁上,改变细菌细胞的完整性,直接抑制细菌的生长;黏附于细菌的菌毛上,使之不能黏附于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部分卵黄抗体在胃肠道消化酶作用下,降解为可结合片段,这些片段中含有抗体的可变小肽部分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可与病原菌(Hp)的黏附因子结合,从而使病原菌不能黏附于胃上皮细胞上而失去致病性。

Hp-IgY对一位常年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应用案例

为了应对Hp耐药性和治疗失败问题,2019年8月,第十四届全国幽门螺杆菌及消化疾病诊治临床论坛暨第三届全国幽门螺杆菌与胃肠生态中西医整合高峰论坛在江苏苏州召开。

此外,Hp治疗除了根除率的下降,目前化学药物疗法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针对化学药物反复治疗失败的人群、必须接受治疗的儿童感染者、肝肾功能障碍者、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这些患者,如何通过非抗生素疗法改善患者症状或者辅助抗生素治疗,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问题,在没有疫苗或新的抗生素可以应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之前,替代疗法及其与抗生素疗法的协同治疗可能是最佳的选择。

幽门螺杆菌卵黄抗体(Hp-IgY)技术背景

卵黄抗体(IgY)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1889年,Klemperer发现了卵黄中富含抗体。1934年,Jukes的试验证明,母鸡血清中的抗体可以转移到卵黄中,从而为雏鸡提供被动免疫保护。卵黄抗体的成分为免疫球蛋白IgY,是通过免疫注射产蛋鸡后,由其生产的蛋黄中提取相应的抗体,进而用于相应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卵黄抗体目前被认为是抗生素的最佳替代品,正在被广泛应用。

动物研究显示,应用卵黄抗体IgY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后,胃黏膜病理检查显示胃组织炎症明显减轻,胃黏膜层细菌的定植亦明显减少。一项在日本进行的纳入了17名无症状幽门螺杆菌感染志愿者的研究显示,口服含抗幽门螺杆菌IgY膳食4周后,感染者的呼气检测值均显著降低,虽然没有发现幽门螺杆菌被根除,但针对患者的研究显示卵黄抗体可以减轻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炎症,并部分减弱细菌尿素酶活性。

Hp-IgY转化成果兰幽咀嚼片富含幽门螺杆菌卵黄抗体,产品抗体滴度可达到20万。可以准确地针对人体胃肠道内的幽门螺杆菌发生作用,且不伤及体内的有益菌,不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同时可以促进γ干扰素的分泌,提高人体对幽门螺杆菌的免疫力,起到预防作用。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