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腰扭伤可通过卧床休息、冷热敷交替、药物镇痛、手法复位、物理治疗等方式调整复位。急性腰扭伤通常由肌肉拉伤、韧带损伤、椎间盘突出、小关节错位、外力撞击等原因引起。
1、卧床休息
急性期需严格卧床1-3天,选择硬板床或中等硬度床垫,避免腰部受力。仰卧时可在膝下垫软枕,侧卧时双腿间夹枕头保持脊柱中立位。禁止久坐、弯腰或提重物,减少腰椎活动有助于减轻肌肉痉挛和炎症渗出。
2、冷热敷交替
损伤后立即用冰袋冷敷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持续24-48小时以减轻肿胀。48小时后改用热敷,可用40℃左右热毛巾或暖水袋,每次20分钟,每日3-4次促进血液循环。冷热交替可缓解肌肉紧张并加速组织修复。
3、药物镇痛
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洛索洛芬钠贴剂、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等非甾体抗炎药。严重疼痛可短期口服塞来昔布胶囊,肌肉痉挛者可配合盐酸乙哌立松片。药物使用不超过1周,胃肠不适者需配合护胃药物。
4、手法复位
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通过斜扳法、旋转复位法等调整错位小关节。操作前需排除骨折、滑脱等禁忌证,复位后佩戴腰围固定2-3周。配合肌肉能量技术或MET疗法可增强稳定性,但急性期禁止暴力推拿。
5、物理治疗
疼痛缓解后可采用超短波、干扰电等理疗消除深层炎症。恢复期进行核心肌群训练,如臀桥、死虫式等低强度运动,逐步增加瑞士球训练。超声波治疗对深层软组织修复效果显著,通常需要5-10次疗程。
急性期避免按摩、热浴等可能加重出血的行为,恢复期可逐步进行游泳、快走等低冲击运动。睡眠时采用侧卧屈膝体位减轻腰椎压力,日常注意搬重物时保持脊柱直立。若3天后疼痛未缓解或出现下肢麻木,需及时排查椎间盘突出等器质性病变。长期伏案工作者建议每1小时起身活动,加强腰背肌锻炼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