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饭后,李阿姨正准备收拾碗筷,突然感觉天旋地转,接着就栽倒在地。送到医院确诊为脑溢血,虽然抢.救及时,但左侧肢体还是留下了活动障碍。其实在发病前一个月,她的身体就不断发出警.报信号...
一、这些异常可能是脑溢血前兆
1、持续加重的头痛
不同于普通头痛,这种痛感像要“炸开”脑袋,常伴有恶心呕吐。约76%的患者发病前会出现这种“霹雳样头痛”,尤其在清晨或用力时加重。
2、突然视物模糊
眼前出现黑点、视野缺损或重影,持续几分钟到几小时。这是颅内压增高压迫视神经的表现,中老年人出现这种情况要格外警惕。
3、肢体不听使唤
拿筷子掉筷子、系扣子系不上,走路容易偏向一侧。这些细微动作障碍,其实是运动神经受损的早期信号。
二、三个高危时刻要当心
1、晨起黄金三小时
人体血压在清晨会自然升高,加上整夜未饮水导致血液黏稠,这个时段脑溢血风险增加60%。
2、情绪剧烈波动时
吵架、打麻将胡牌等情绪激动时刻,血压可能在1分钟内飙升30mmHg,血管承受巨大压力。
3、如厕用力过猛
便秘时屏气用力,会使颅内压瞬间增高。有高血压病史的人最好使用坐便器,避免蹲坑时间过长。
三、预防胜于治疗的三个关键
1、监测晨峰血压
每天起床后1小时内测量血压,控制在135/85mmHg以下。数据显示晨间血压每降低5mmHg,脑溢血风险下降11%。
2、改变烹饪方式
将炒菜油温控制在180℃以下(油锅刚开始冒烟时),能减少血管内皮损伤。多用蒸煮炖,少用煎炸烤。
3、学会正确补水
睡前和晨起各喝200ml温水,白天每2小时补充100ml。不要等口渴才喝水,那时身体已经缺水2%了。
特别提醒高血压患者:秋季温差大,要避免从暖气房突然进入寒冷环境。外出时戴好帽子围巾,给血管足够的适应时间。记住这些预警信号,关键时刻能救.命。健康不是等来的,而是每天一点一滴守护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