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残余尿?建议收藏!
发布于 2025/02/12 12:06
发布于 2025/02/12 12:06
残余尿是指排尿后膀胱内仍残留的尿液。正常排尿后,膀胱内应无或仅有少量尿液残留,若残余尿量超过50毫升,则被认为异常。残余尿可能导致尿路感染、膀胱功能损害等,需引起重视。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行为调整和必要时的手术干预。
1、残余尿的常见原因
残余尿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生理因素:膀胱肌肉功能减弱或尿道梗阻是最常见的原因,多见于老年人或患有前列腺增生的男性。
神经因素:糖尿病、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导致膀胱逼尿肌与括约肌协调失调,影响正常排尿。
病理因素:尿路感染、膀胱结石等疾病可能引起尿道狭窄或膀胱壁炎症,导致排尿困难。
外伤:骨盆或会阴部的外伤可能损伤膀胱或尿道结构,影响排尿功能。
遗传因素:某些先天性尿道畸形或膀胱功能异常也可能导致残余尿的发生。
2、如何诊断残余尿
诊断残余尿主要通过以下方法:
B超检查:最常用的无创检查方式,可准确测量排尿后的膀胱残余尿量。
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估膀胱和尿道的功能状态,明确是否存在逼尿肌无力或尿道梗阻。
膀胱镜检查:直接观察膀胱和尿道内部是否存在病变,如结石、肿瘤或炎症。
3、残余尿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对于轻度残余尿,可使用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放松尿道平滑肌,改善排尿;或使用胆碱能药物如溴吡斯的明增强膀胱逼尿肌收缩力。
行为调整:定时排尿、避免憋尿、控制饮水量等方法可帮助改善排尿功能。盆底肌训练也能增强膀胱控制能力。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病例,如前列腺增生导致的尿道梗阻,可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膀胱颈切开术或尿道扩张术也可用于治疗尿道狭窄。
残余尿是一种需及时干预的健康问题,早期诊断和治疗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若出现排尿困难、尿频、尿不尽等症状,建议尽早就医,通过专业检查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保护膀胱和肾脏功能。
上一篇 : 雌激素低对女人有什么影响
下一篇 : 怕发生脑梗做什么检查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