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银杏叶铺满人行道,朋友圈晒步数的人又开始卷起来了。别人日行万步精神抖擞,您走半小时就膝盖发酸脚底板疼?别急着甩锅给运动鞋,问题可能出在那套自创的"摇摆式"走路上。
一、脚掌落地顺序错=给关节发"投诉信"
1.脚跟先着地才是正确打开方式,像圆规画弧一样从后向前滚动。那些习惯用整个脚掌"啪嗒"砸地的,相当于每次落地都在用膝盖硬接2-3倍体重的冲击力。
2.前脚掌蹬地发力时,大脚趾要有明显的抓地感。观察鞋底磨损,如果外侧磨损严重,说明您正在用错误的外八姿势给髋关节施压。
二、甩手幅度决定耗能效率
1.自然弯曲90度的手臂就像节拍器,手肘向后推的力度要大于向前摆。很多人边走边刷手机导致的"僵尸手",会让肩颈肌肉被迫加班。
2.测试走路是否有效的方法:双手叉腰走200米,如果比正常摆臂走更费力,说明平时手臂根本没起到辅助作用。
三、核心肌群是隐藏的减震器
1.想象头顶有绳子向上提,收下巴的同时轻微收紧小腹。挺着肚子走路的人,腰椎承受的压力相当于背着10公斤大米逛街。
2.步幅并非越大越好,最佳距离是身高乘以0.45。身高170cm的人,单步超过76cm就容易变成踉跄的"竞走模式"。
四、选对场景让效果翻倍
1.柏油马路比水泥地更柔软,塑胶跑道最佳但要注意逆时针顺时针交替方向。经常在商场大理石地面暴走的,建议换成有弹性的运动鞋。
2.傍晚5-7点人体协调性最好,这个时段走路能多消耗12%热量。雾霾天可用爬楼梯替代,但要注意用全脚掌踩实台阶。
明天开始试试用脚后跟先亲吻地面,感受足弓像弹簧一样推着您前进。坚持21天,那些总问"您怎么瘦了"的声音,会比微信运动排行榜的点赞来得更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