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治疗四大误区,或许你正在经历 人参皂苷Rh2抑制肿瘤

发布于 2021/02/23 13:22

外科手术是大多数肠癌获得的前提。因此肠癌的治疗原则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肠癌的性手术适应症为癌肿病灶局限在肠壁内或者穿透肠壁侵入浆膜或/及浆膜外,但无淋巴结转移,或者有淋巴结转移,但局限于癌肿附近。对于已发生孤立远行脏器转移者,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手术切除,以达到相对的目的。对于癌肿广泛侵及邻近器官,远处多脏器转移,无法者,可行姑息手术。

早期肠癌症状隐匿,故确诊时大部分为中晚期,其中30%-40%属于晚期,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在手术后5年内发生复发或转移,因此多数肠癌患者需要给予化学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化疗药物主要有5-FU及其衍生物、铂类和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等。5-FU是治疗肠癌主要的药物;卡培他滨作为一种口服5-FU衍生物制剂已在肠癌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L-OHP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因其广谱的抗肿瘤作用,在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

化疗发展虽快,一些非实体瘤采用化疗可或者完全缓解,但是肠癌对化疗欠敏感,毒性反应大及对机体有免疫抑制作用,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临床实践证明采用中医药尤其是一些传统中药的现代化提取物对治疗恶性肿瘤具有改善临床症状和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提高外科手术效果,减少手术并发症;对放化疗起降低毒性及增敏的效果;预防肿瘤复发转移,提高生存率等优势。

人体免疫系统的失衡是导致大肠癌发生、发展、转移的重要因素。因此,调节失衡的免疫系统,增强患者免疫调节能力是有效控制肠癌病情的重要治疗方法。人参皂苷Rh2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调节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免疫系统具有保护作用。人参皂苷Rh2可显著提高白介素-2活性,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NK细胞的杀伤活性;人参皂苷Rh2作为免疫调节因子,还可促进白蛋白、γ球蛋白的合成,提高T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功能。

肿瘤细胞的转移能力与肿瘤细胞内异常表达的某些分子密切相关上调β-catenin、E-Cadherin基因表达,促进细胞黏附,下调MMP2并同时上TIMP2基因表达,阻止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并进而降低与肿瘤远处转移黏附分子CD44基因的表达,可以起到抑制肿瘤侵袭与转移的作用。

人参皂苷Rh2浓度升高,CD44、MMP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TIMP2、E-Cadherin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上升20μmol/L以上浓度的人参皂苷Rh2处理LoVo细胞24h具显著抑制作用。人参皂苷Rh2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迁移和转移能力有抑制作用。从而,防止肠癌病人术后复发和转移,提高患者生存率。

中药虽然作用较为缓慢,但不良反应轻微,所具的扶正作用是化疗药所不及的。选用中药治疗结肠癌应多和手术治疗、化疗配合使用,将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肠癌患者容易进入以下误区:

一、偏信以毒攻毒

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法则之一,曾应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也有一定效果。中医理论认为,肿瘤是体内“毒气聚集成形”引起,应采用“以毒攻毒”疗法。但是不管患者健康状况,一律用大剂量有毒中药,如蛇蝎虫类、重金属矿物质进行攻毒,不仅挽救不了患者生命,反而摧残了患者的健康,使机体肝、肾功能受损,导致患者衰竭死亡。

二、依赖营养食品

一些患者对某种“包治百癌”的食品深信不疑,长期服用,甚至放弃正规治疗。

三、手术切除即为

部分患者和家属缺乏医学常识,不了解恶性肿瘤的转移性和侵袭性,肿瘤细胞可经淋巴和血液向全身转移。术后盲目乐观,不重视后续治疗,终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也有部分患者害怕放、化疗的毒副作用而放弃后续治疗,肿瘤患者切忌不可“因噎废食”耽误治疗。

四、出院后不再复查

定期复查、重视后续治疗,对症状好转的患者尤为重要。但部分患者在手术、放化疗结束后,症状缓解或肿块消失后便放弃后续治疗,结果可能导致肿瘤复发或发生转移,使治疗前功尽弃。

点击展开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