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关系密切 聚餐使用公筷可防胃病

发布于 2021/12/04 11:37

晚餐使用筷子和分餐不仅文明,而且有助于健康。幽门螺杆菌是什么?幽门螺杆菌简称HP是生活在人体胃粘膜上皮的螺旋细菌。它分泌的尿素酶等物质会影响胃酸分泌,破坏胃粘膜屏障,也是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甚至胃癌的重要原因之一。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人群中很常见,但往往被忽视。大多数人感染后没有感觉,没有症状,有的发展成严重的胃病才去看医生。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关系密切

俗话说十人九胃,胃不舒服,各种胃病已经成为当代人的通病。一项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幽门螺杆菌(HP)在一些国家或地区,感染率仍然很高,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胃HP检出率约为30%~70%。然而大部分人感染后没有明显的症状,也可能不会发病。由于人体的胃部没有神经,所以人们难以察觉胃部问题,发现时已是病情不轻。

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引起慢性胃炎,症状表现为:口臭、上腹部不适、隐痛,有时发生嗳气、反酸等,病程较为缓慢,感觉不明显,但是容易反复发作。

幽门螺杆菌也会造成严重后果——胃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大约50%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有关。日本九州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胃癌的发生不仅与人们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而且是一种传染病。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将胃癌转化为口腔传播的传染病。

小心病从口入

HP传染性强,传播途径一般为口-口、粪-口,亲密接触、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和饮用水可能会传染。国外研究发现,城市饮用水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为4%而且可以在蔬菜等食物表面检测到。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聚餐更受尊重,这意味着各种病菌可以通过共享的食物进入每个食客的胃。这为幽门螺杆菌的传播提供了便捷的途径,所以一个家庭感染了HP概率很高,尤其是妈妈咀嚼食物后给孩子喂食。使用筷子和独立餐具,推广分餐制,有利于预防病菌感染。外出就餐时,要注意食品卫生,选择良好干净的就餐环境。

此外,家庭成员之间的密切接触、亲密交谈、婴儿排泄物的不当处理、学校儿童和学生之间的接触都可能感染幽门螺杆菌。

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预防其他消化道传染病一样,关键是要把病从口入这一关。注意食品卫生是首要措施。

1、饭前饭后洗手是直接影响幽门螺杆菌能否带入体内的关键环节。

2、必须杜绝生肉,很多人喜欢吃三成熟的牛排,或者吃火锅的时候肉还没煮熟就吃,这大大增加了接触幽门螺杆菌的几率。

3、幽门螺杆菌也能在牙菌斑和龋齿上生长繁殖,认真仔细的刷牙是消除牙菌斑和预防龋齿最有效的方法。

4、吃蔬菜或水果时,记得消毒、洗净或去皮;用餐时使用筷子。

5、对于刚会吃饭的宝宝或者吃饭时难以伺候的孩子,父母最好不要用嚼食物喂他们。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