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三劝告:过了60的老人,宁可牙齿缺失,也别在这5种状态去镶

发布于 2025/08/14 12:12

牙齿缺失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口腔问题,不少人觉得“缺颗牙而已,不疼不痒,不影响吃饭就行”。但事实上,长期缺牙不仅影响咀嚼功能,还可能导致面部变形、消化负担加重,甚至影响全身健康。镶牙也不是“想镶就镶”,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某些情况下贸然镶牙,反而可能带来更多问题。

一、口腔炎症未控制时,别急着镶牙

1、牙龈红肿、出血:如果牙龈处于炎症期(如牙龈炎、牙周炎),强行镶牙会加重炎症,导致牙槽骨吸收加速,最终影响假牙的稳固性。

2、残根未处理干净:有些老人觉得“牙根还在,直接镶牙就行”,但残留的牙根可能成为细菌温床,引发感染,甚至影响假牙的适配度。

3、口腔溃疡或黏膜破损:镶牙需要取模、试戴,如果口腔内有溃疡或黏膜损伤,容易造成不适,甚至加重伤口。

二、全身健康状况不稳定时,先别镶牙

1、高血压、糖尿病未控制:血压、血糖过高会增加手术风险,影响伤口愈合,甚至导致假牙佩戴不适。

2、心脏病或凝血功能异常:部分镶牙过程(如种植牙)可能涉及小手术,若凝血功能差或心脏状况不稳定,容易引发并发症。

3、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需在医生评估后调整用药方案。

三、牙槽骨条件太差,强行镶牙可能“白花钱”

1、骨量严重不足:尤其是长期缺牙的老人,牙槽骨会逐渐吸收变薄,如果骨量不足,传统活动假牙容易松动,种植牙也可能失败。

2、骨质疏松明显:骨质疏松会影响牙槽骨的稳定性,导致假牙固位不良,甚至加速骨吸收。

3、颌骨畸形或严重萎缩:部分假牙(如全口义齿)需要足够的颌骨支撑,若萎缩严重,可能需先进行骨增量手术。

四、心理或生活习惯不适合,镶了也难适应

1、对假牙极度排斥:有些老人心理上无法接受假牙,勉强佩戴后可能因不适而弃用,反而浪费时间和金钱。

2、口腔卫生习惯差:假牙需要定期清洁,如果老人本身清洁意识薄弱,可能导致口腔感染或假牙损坏。

3、咀嚼习惯难以改变:长期缺牙的人可能已形成特定的咀嚼方式,突然戴上假牙后,可能因不适应而影响进食。

五、经济或后续维护能力有限,谨慎选择

1、预算不足,选择劣质假牙:低价劣质假牙可能材质不安全,容易变形、刺激牙龈,甚至引发过敏。

2、无法定期复诊调整:假牙(尤其是活动假牙)需要定期调整,如果老人行动不便或无人陪同,可能影响使用效果。

3、缺乏长期护理支持:假牙的清洁、维护需要一定技巧,若无人协助,老人可能难以正确护理。

老人缺牙该怎么办?

1、先解决基础口腔问题:治疗牙龈炎、牙周病,拔除残根残冠,确保口腔环境健康。

2、评估全身健康状况:控制好慢性病,确保身体条件适合镶牙。

3、选择适合的修复方式:根据牙槽骨条件、预算、生活习惯,选择活动假牙、固定桥或种植牙。

4、循序渐进适应假牙:初次佩戴可能会有异物感,需耐心调整,逐步适应。

镶牙不是“越快越好”,而是要“稳中求准”。60岁以上的老人,如果处于上述5种状态,宁可暂时缺牙,也别急着镶,否则可能适得其反。正确的做法是先解决基础问题,等条件成熟后再选择最适合的修复方案,才能真正改善生活质量,让牙齿“老当益壮”!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