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满满,迎接好孕,可丽蓝给你更清晰的答案

发布于 2022/11/21 17:15 复禾健康

45岁就像身体的一道分水岭,很多人突然发现体检报告上的血糖值开始“爬坡”。别慌,这其实是身体在提醒你:是时候调整生活方式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习惯,往往藏着稳定血糖的金钥匙。

一、饮食里的控糖智慧

1、主食要会挑

把白米饭换成杂粮饭,用红薯替代部分主食。这些粗粮的膳食纤维能延缓糖分吸收,避免餐后血糖“坐过山车”。每餐主食控制在一个拳头大小就够了。

2、进餐顺序有讲究

先喝汤吃菜,再吃肉,最后吃主食。这个简单的调整能让血糖波动更平缓。蔬菜中的膳食纤维就像一张过滤网,能减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

3、烹饪方式要改变

多采用蒸煮炖,少用煎炸烤。高温烹饪会产生糖基化终产物,这些物质会加重胰岛素抵抗。试试用柠檬汁、香草代替部分调味料。

二、运动中的降糖密码

1、有氧运动不可少

快走、游泳、骑自行车都不错,每周至少5次,每次30分钟。运动时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率会提高,效果能持续到运动后48小时。

2、抗阻训练很重要

深蹲、平板支撑这类力量训练能增加肌肉量。肌肉就像糖分的“储存仓库”,肌肉越多,血糖调节能力越强。每周做2-3次,每次15分钟就够。

3、碎片时间动起来

每坐1小时就站起来活动5分钟,做做伸展运动。这种“运动零食”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累积效果很可观。

三、作息里的稳糖诀窍

1、睡眠要保质保量

保证每天7-8小时优质睡眠。睡眠不足会影响瘦素和饥饿素的分泌,让人更渴.望高糖食物。睡前1小时别玩手机,蓝光会干扰褪黑素分泌。

2、压力要定期释放

长期压力会升高皮质醇水平,导致血糖波动。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正念冥想、写日记、听音乐都不错。每天留出15分钟“专属放松时间”。

3、生物钟要规律

尽量固定每天的进餐、运动和睡眠时间。不规律的作息会打乱胰岛素分泌节律,就像时差反应一样影响代谢功能。

这些习惯贵在坚持,不要期待立竿见影的效果。有位坚持快走+调整饮食的工程师,三年后糖化血红蛋白从6.8%降到5.9%。记住控糖是场马拉松,不是短跑。从今天开始培养这些习惯,十年后的你会感谢现在做出的改变。健康的生活方式,永远是最靠谱的“降糖药”!

点击展开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