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女子拔牙猝死!医生含泪苦劝:这5类人高风险,不宜随便拔牙

发布于 2025/08/17 15:32

拔牙这件看似普通的牙科操作,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健康密码。最近一则关于拔牙的意外事.件引发广泛讨论,让我们不得不正视:有些人的口腔里,真的藏着“定时炸.弹”。

一、哪些人是拔牙“高危人群”?

1、心血管疾病患者

血压超过180/100mmHg时,拔牙可能导致脑血管意外。冠心病患者若半年内发生过心梗,拔牙风险显著增加。这类患者需要先控制基础疾病,在心内科医生评估后再考虑拔牙。

2、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白血病、血友病患者可能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血小板低于50×10⁹/L时,出血风险明显升高。这类患者需要血液科医生会诊,做好充分准备才能进行口腔操作。

3、糖尿病患者

血糖控制不佳(空腹>8.88mmol/L)时,伤口愈合能力差,易发生感染。建议将血糖控制在稳定水平后再考虑拔牙,术后要密切观察。

4、孕期女性

怀孕前三个月易引发流产,后三个月可能诱发早产。若非紧急情况,建议避开孕期进行牙科治疗。哺乳期女性也要提前告知医生。

5、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

华法林、阿司匹林等药物会增加出血风险。但贸然停药可能引发血栓,需要医生评估调整用药方案。

二、拔牙前的“安全清单”

1、详细告知病史

包括既往疾病、用药情况、过敏史等。某些看似不相关的疾病可能影响拔牙安全。

2、完善必要检查

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检查能帮助医生全面评估风险。特殊患者可能还需要额外检查。

3、选择合适时机

急性炎症期、女性生理期都应暂缓拔牙。最好在身体状态良好时进行。

4、做好心理准备

过度紧张可能诱发心血管意外。可以提前与医生沟通,了解操作流程缓解焦虑。

三、拔牙后的“黄金24小时”护理要点

1、正确止血

咬紧棉球30-40分钟,24小时内不要漱口、吐口水。轻微渗血属正常现象。

2、科学冷敷

术后24小时内间断冷敷,每次15-20分钟,可减轻肿胀。注意避免冻伤。

3、合理用药

按医嘱服用抗生素和止痛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4、饮食调整

术后2小时可进流食,避免过热、过硬食物。一周内忌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

5、观察预警信号

持续剧痛、大量出血、发热等症状要及时就医。术后3-4天肿胀加重可能是感染征兆。

四、这些“牙齿问题”其实不必拔

1、轻度松动的牙齿

通过牙周治疗、固定等手段,很多松动牙可以保留。不要轻易放弃天然牙。

2、无症状的智齿

如果位置正常、无龋坏、不影响邻牙,这类智齿可以观察保留。

3、根尖炎症的患牙

现代根管治疗技术能保留很多严重龋坏的牙齿,拔牙不是唯一选择。

4、正畸需要的拔牙

并非所有矫正都需要拔牙,要结合咬合关系、面型等综合判断。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在决定拔牙前,一定要找专业医生进行全面评估。记住:最贵的治疗不一定是最好,最适合的才是最优选择。你的每一颗牙齿,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