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馆里传来刺耳的呼救声,一位正在游泳的大妈突然沉入水中。救生员迅速跳入池中将她拖上岸,但为时已晚...这样的悲剧每年都在上演。游泳本是中老年人最推崇的运动,为何会成为“隐形杀手”?其实只要注意几个关键细节,就能让游泳既安全又健康。
一、下水前的三个必须
1、血压血糖要达标
早晨血压高峰期不宜游泳,建议选择下午4-6点时段。空腹血糖低于5.5mmol/L或餐后2小时高于10mmol/L都应暂缓下水。
2、做好充分热身
陆上热身至少10分钟,重点活动肩颈、腰部和膝关节。可用弹力带做几组划水动作预热,让肌肉提前进入运动状态。
3、备好应急物品
泳帽要选择鲜艳颜色便于识别,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建议佩戴防水运动手环,实时监测心率变化。
二、游泳时的危险信号
1、莫名疲惫感
正常游泳应越游越轻松,如果突然感到异常疲惫,可能是低血糖或心脏供血不足的前兆。
2、手脚发麻刺痛
水温过低可能导致血管痉挛,出现肢体麻木要立即停止运动,缓慢上岸保暖。
3、头晕目眩
泳池回声会放大眩晕感,一旦出现天旋地转要马上抓住泳道线,呼叫救生员协助。
三、上岸后的关键半小时
1、不要立即冲澡
上岸后先在躺椅休息15分钟,等心率降至100次/分钟以下再冲洗。突然的温度变化易引发血管痉挛。
2、补充电解质
喝运动饮料比纯水更科学,要小口慢饮避免加重心脏负担。香蕉和坚果能快速补充流失的钾元素。
3、观察身体反应
若出现持续心悸、冷汗不止等症状,要立即就医排查心脏问题。运动后6小时内都是危险期。
中老年人游泳要牢记“三不原则”:不逞强、不比快、不潜水。建议结伴而行,互相照应。选择有专业救生员的正规场馆,避开午间和晚上8点后的时段。记住,安全永远比运动效果更重要!现在就把这些要点告诉身边爱游泳的长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