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食用油被检出塑化剂,常吃易致癌?提醒:4种油,应尽早拉黑

发布于 2025/08/29 10:38

食用油安全风波又起!最近关于塑化剂的讨论让不少家庭主妇慌了神,厨房里那桶油突然变得可疑起来。其实不必过度恐慌,但确实有几种油需要特别警惕。今天咱们就来说说食用油那些事儿,帮你避开健康雷区。

一、塑化剂从哪来?

1、包装材料迁移

部分塑料包装的食用油在长期存放过程中,可能发生塑化剂迁移。尤其是高温环境下,这种现象更明显。

2、生产设备污染

劣质生产设备中的塑料部件可能在使用过程中释放塑化剂,污染油品。

3、运输储存不当

运输过程中如果遭遇高温暴晒,或者使用不符合标准的塑料容器,都会增加污染风险。

二、这4种油要格外小心

1、反复使用的煎炸油

餐厅回收油、街边摊的“老油”最危险。高温反复加热不仅产生塑化剂,还会形成致癌物。油色变深、发粘、起泡都是危险信号。

2、散装食用油

没有正规包装和标识的散装油,原料来源和生产过程都存疑。有些甚至掺入回收油或工业用油。

3、超低价促销油

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的食用油,很可能是临近保质期或质量不达标的产品。特别要警惕来路不明的网购油。

4、塑料桶长期存放的油

尤其是透明塑料桶装油,长期接触阳光容易加速塑化剂迁移。建议购买后尽快换到玻璃或不锈钢容器。

三、安全用油指南

1、看准认证标志

选择有QS认证、绿色食品标志的正规品牌,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2、控制油温

炒菜时油温不要超过180℃,避免油烟大量产生。可以用筷子测试,插入油锅周围冒小泡就是合适温度。

3、定期更换

家庭用油建议3个月内用完,开封后最好存放在阴凉避光处。

4、多样化选择

不要长期只吃一种油,可以准备2-3种不同种类的油轮换使用。

四、这些用油误区要避开

1、土榨油更健康?

自榨油没有经过精炼处理,可能含有黄曲霉素等有害物质,安全隐患更大。

2、颜色越浅越好?

油的品质不能单看颜色,有些精炼过度反而损失了营养成分。

3、进口油一定安全?

购买进口食用油同样要认准正规渠道,警惕假冒伪劣产品。

食品安全无小事,但也不必过度焦虑。记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注意储存方式、控制烹饪温度这三大原则,就能大大降低风险。下次买油时,记得多看一眼包装和标签,为家人的健康把好第一道关。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