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放射性肠炎?
发布于 2025/01/09 08:42
发布于 2025/01/09 08:42
放射性肠炎是由于盆腔、腹部或腹膜后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肠道受到辐射损伤引发的炎症性疾病。常见于直肠、乙状结肠和小肠,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便血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肠梗阻或穿孔。
放射性肠炎的发生与放射治疗的剂量、照射范围及个体敏感性密切相关。放射线会损伤肠道黏膜细胞,导致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甚至坏死。急性放射性肠炎通常在放疗开始后1-2周内出现,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等症状,多数患者在放疗结束后逐渐缓解。慢性放射性肠炎可能在放疗结束数月甚至数年后发生,症状更为持久且严重,包括持续性腹泻、便血、体重下降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肠腔狭窄、瘘管形成或肠梗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放射性肠炎的发生与放射治疗的剂量、照射范围及个体敏感性密切相关。放射线会损伤肠道黏膜细胞,导致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甚至坏死。急性放射性肠炎通常在放疗开始后1-2周内出现,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等症状,多数患者在放疗结束后逐渐缓解。慢性放射性肠炎可能在放疗结束数月甚至数年后发生,症状更为持久且严重,包括持续性腹泻、便血、体重下降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肠腔狭窄、瘘管形成或肠梗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对于放射性肠炎的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不同措施。急性期以对症治疗为主,可使用止泻药物如洛哌丁胺,抗炎药物如美沙拉嗪,以及保护肠黏膜的药物如硫糖铝。慢性期患者可能需要长期管理,饮食上建议采用低纤维、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白米粥、蒸蛋、煮熟的蔬菜等,避免辛辣、油腻及高纤维食物。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肠段切除、造瘘术或肠吻合术。预防放射性肠炎的关键在于精确控制放疗剂量和范围,同时加强营养支持,提高肠道耐受性。患者在放疗期间应密切监测肠道症状,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下一篇 : 甲亢会不会传染?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