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流性食管炎是怎么回事

发布于 2025/01/11 16:40

倒流性食管炎是胃酸或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导致食管黏膜受损的一种疾病。这种反流现象会引发烧心、胸痛、吞咽困难等症状,长期不治疗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食管和胃之间有一个叫做“食管下括约肌”的肌肉环,它像一扇门,正常情况下只允许食物从食管进入胃,防止胃内容物倒流。当这扇“门”松弛或功能减弱时,胃酸就容易反流到食管。胃酸是强酸,食管黏膜不像胃壁那样有保护层,长期接触胃酸就会受到损伤,形成炎症。

倒流性食管炎的典型症状是烧心,感觉胸口像被火烧一样,尤其是在饭后或躺下时更明显。有些人还会感到胸痛,甚至误以为是心脏问题。吞咽困难、喉咙异物感、慢性咳嗽也是常见表现。如果反流严重,胃酸可能进入口腔,导致口苦或牙齿腐蚀。

预防和缓解倒流性食管炎,可以从生活习惯入手。避免暴饮暴食,少吃高脂肪、辛辣、酸性食物,这些食物容易刺激胃酸分泌。饭后不要立刻躺下,最好保持直立姿势至少30分钟。睡觉时可以将床头抬高15-20厘米,利用重力减少反流。戒烟戒酒也很重要,烟酒会削弱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开具抑制胃酸的药物或进行进一步检查。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