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小板的注意事项
发布于 2025/01/11 14:04
发布于 2025/01/11 14:04
输血血小板是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或功能障碍的重要手段,但需严格遵循注意事项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核心注意事项包括:确保血型匹配、监测输血反应、控制输血速度、评估患者病情。
血型匹配:输血血小板前必须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确保供者与受者的血型相容。ABO血型不匹配可能导致溶血反应,严重时危及生命。Rh血型也需考虑,尤其是对育龄女性患者,避免未来妊娠时发生新生儿溶血病。
监测输血反应:输血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发热、寒战、皮疹、呼吸困难等输血反应。轻度反应可通过减慢输血速度或使用抗组胺药物缓解;严重反应如过敏性休克需立即停止输血并给予肾上腺素等急救措施。
控制输血速度:血小板输注速度应适中,通常为每分钟30-60滴。过快可能导致心脏负荷过重,过慢则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对于老年患者或心功能不全者,需进一步调整速度。
评估患者病情:输血前需全面评估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出血风险及基础疾病。对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需注意输注后可能产生的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加速。必要时可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
输血后护理:输血后需监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及临床出血症状是否改善。对于反复输血的患者,需警惕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发生,必要时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
特殊情况处理:对于新生儿或儿童患者,需根据体重计算输注量,避免过量或不足。对于有感染风险的患者,需确保血小板制品经过严格的病原体筛查。
输血血小板是一项精细的医疗操作,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及家属应充分了解相关注意事项,积极配合治疗,确保输血安全有效。如出现任何不适,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
下一篇 : 股骨头坏死3期是稳定了吗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